审计署指出银行纾困民企不足“信用贷”左右为难
2019-07-04
来源:

近年来,支持民企发展的呼声不绝于耳。

日前,央行公布的一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融机构在支持民企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截至2019年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928万户,较2018年初增加660万户;2019年前5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9%,较2018年一季度平均水平下降0.92个百分点。

不过,在纾困民企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6月26日,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其中指出,截至3月底,审计署抽查的18家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仅占18.36%(低于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且抵质押时银行大多偏好房产等“硬”资产,专利权等“轻”资产受限较大。

一边是社会责任,一边是经营风险,在纾困民企的过程中,银行要时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某国有银行负责中小企业业务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对于大行、股份制银行而言,针对成长型企业,都可以通过信用等级来衡量其信用情况,对其进行信用贷款,不过,要形成普惠性的信用贷款还需要通过供应链金融来实现。

部分银行民企信用贷占比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要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针对融资难融资贵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问题,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在管理层的不断呼吁下,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企贷款融资情况获得了一定提升。近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15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25万亿元,较2018年初增长了2.57万亿元,增幅达到33.46%,比各项贷款增幅高14.17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928万户,较2018年初增加660万户。2019年前5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9%,较2018年一季度平均水平下降0.92个百分点。

不过,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近日曾公开表示,金融机构“不愿贷”“不能贷”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下一步更多要解决“不会贷”的问题。他认为,给小微提供金融服务是门技术活,要真正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力,部分金融机构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6月26日,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亦指出,近年来,有关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力度,授信覆盖面有所拓展,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出于防范风险等考虑,银行融资仍存在门槛较高、环节多、周期长等问题。截至2019年3月底,抽查的18家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仅占18.36%,且抵质押时银行大多偏好房产等“硬”资产,专利权等“轻”资产受限较大。一些银行要求民营企业续贷时先还旧再借新,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等高成本渠道筹集“过桥”资金,延伸调查的393家企业中,“过桥”借款年化利率最低36%、最高108%。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该行虽大力推行普惠金融,但也是需要客户提供房产或者票据进行质押或抵押。不过,从收益来看,普惠金融是赔钱的。“由于每笔金额不一样,客户评级不一样,风险成本系数就不一样,所以没办法具体衡量每笔的收益,但基本都是亏的,目前还不知道总行是否会补贴。”

某国有大行青岛分行合规负责人坦言,在银行贷款中,民企信用贷占比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拿我行来说主要是针对央企、国企等信用好的企业才发放信用贷款。银行都想要抵押物,防止还不上款时,可以处置抵押物变现。”

据悉,民营企业信用贷款难度确实较大,一般是找国有背景的担保公司担保。

广东另一农商行对公条线业务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行信用贷款并不多,通常会要求客户做房子、厂房、商铺抵押或者股权质押。”

从贷款企业性质来看,国企更容易申请到信用贷款;由于今年上市公司频出风波,目前银行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贷也有所收紧。

传统模式及制度束缚信用贷投放

针对审计署点名的“民企信用贷占比低”的情况,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银行对民企放款时通常要求抵押物或者实控人担保,这也是为了保障银行债权的实现;而那些可申请信用贷的民企需满足一定条件,如企业规模大、所处行业发展好。上述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业务人员对记者坦言:“银行最终是一个追求盈利的企业,信用贷款风险太大,且民企出现不良机会更大。”他认为,信用贷款占比低也是正常现象。

“一方面,大型民企频频爆雷、风险积聚。另一方面,根据央行统计,小微企业要熬过了平均3年的死亡期后,但这期间绝大多数民企属中小民企,缺少核心竞争力,或者,银行无法识别其核心竞争力。”某股份制银行公司部人士告诉记者:“说到底,信用贷款还是银行基于风险控制而不愿意选择的原因,同时,银行业风险评估和审查大多数还是基于静态的,过去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预判,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谈到信用贷和抵押贷这两种方式的成本差异,前述受访合规人士指出,相比信用贷,抵押贷业务只多了一点儿评估费、保险费、抵押登记费等。“不过,当前首先要解决融资难,再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坦白讲,这部分成本和企业向非银行机构贷款的利率成本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某城商行投行部负责人补充道,从银行内部看,还需提高信用贷的不良容忍度。上述股份制银行公司部人士亦认为,“尽职免责”的模糊解释导致问责力度加大也是一部分原因。

近年来,针对“尽职免责”,监管层也反复强调。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文强调,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可免除相关人员责任。

麻袋研究院认为,之所以“尽职免责”被监管部门反复强调,存在两方面原因。其一,如果没有“尽职免责”机制,作为风险保守偏好者的传统金融机构,就没有动力去为风险相对国企较高的民企提供金融服务,直接导致“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局面;其二,“尽职免责”在过去的实践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政策的宣传推广与考核机制的细化和落地,“尽职免责”在短期内见效显著,为了建立起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必须反复强化、不断完善。

供应链金融是普惠式信用贷发展趋势

谈到信用贷款占比低的问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所谓信用贷款就是无抵质押物的贷款,对于经营不稳定,风险较大的民营企业,银行显然很难放心。

不过,在某城商行西南地区分行负责人看来,银行对民企发放的信用贷款占比低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他表示,对于我行来说,是以客户为导向,而不是只看具体的某一笔业务。谈到银行如何“放心”地发放信用贷,该人士指出,这就需要业务经理了解这家企业所处的行业,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以及优势,从而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如果客户经理判断这家企业发展前景好,那么成立初期轻资产、抵押少的企业我们也愿意提供信贷支持。”

同时,王军表示,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提供适当的增信,以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上海银行采取了与上海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合作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具体而言,对于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上海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担保额度80%(即最高担保额度为800万元),这样有助于激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

上述国有银行负责中小企业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对于大行、股份制银行而言,成长型企业都可以通过信用等级来衡量其信用情况,对其进行信用贷款。“这种信用等级的构建主要是依据大数据,但对于初创型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数据贫乏,还不适用于这种方式。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可能还需要找一些担保。因此,要形成普惠的信用贷款还需要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

上述股份制银行公司部人士亦告诉记者:“目前该行推行的供应链金融就是基于核心企业的固定现金流而带动供应链上的小企业融资,不需要抵押担保,只关注核心企业支付给企业的现金流在我行闭环操作,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基于股权加债权的融资方式也是可行的选择。”

另外,从成本考虑,供应链金融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上述某城商行西南地区分行负责人介绍道,单个小企业的借款,风险较高,因此成本相应也高;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评估是依靠整个供应链上的信用判断,可以有效控制风险,既能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还能降低成本。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