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高顿教育主办的第二届财智高峰论坛在上海开幕。论坛汇聚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财务领域资深专家。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做为首讲人分享了“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四次浪潮”。
“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一次浪潮是上世纪50-60年代,国有企业开始运营,主要特点就是引进和创新苏联的经济核算。其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00年代初,国有企业公司化、股份化基本完成,期间取得了诸多成果,主要特点就是在扬弃苏联经验的同时引进和创新美国管理会计,这是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就是本世纪10年代至今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时期,这次浪潮的特点是政府直接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于增彪表示。
同时他还对第四次浪潮进行了预判,通过70年积淀以及新时代宏观经济与微观组织的新需求,管理会计将“引爆”组织价值创造的潜能,其特点是所有组织都将应用和创新管理会计,在创造财务和非财务价值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第四次浪潮就要来了,理由是什么呢?于增彪从七种趋势进行了分析。即数据化、业财融合、行业化、技财融合、国际化、宏观化和中西融合。
数据化方面,没有IT参与,就不可能有管理会计的应用。目前正在流行的财务共享、财务云基本上属于“最精致、最灵活的财务会计”。一个服务于决策支持、管理控制、创造企业价值的管理会计软件尚未问世。企业信息系统多样化、碎片化十分严重,信息孤岛仍大量存在,远远达不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
其次,业财融合就是业务和财务相互结合,如果脱离开业财融合,即使有政府机构会计应用指引、美国管理会计公告,也不可能用好管理会计、不可能编出实用管理会计软件。
行业化方面,因行业具有相对性,使用时须明确界定。我国管理会计尚未行业化,换言之,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程度还并不深入。导致管理会计软件“个性化不足,通用性有余”。
技财融合即技术与财务相结合,在发扬我国企业技术经济分析传统的同时,与企业运营具体的技术环境相结合,创新技术、产品和材料研发的模式,以创造企业价值。
国际化方面则要满足全球经营企业管理层、各级经理、员工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要。包括海外子公司管控,除了现有管理会计方法(如预算),还有政治、文化、法律等风险控制。
宏观化是指将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推广到宏观经济管理层面。一方面宏观与微观并未打通,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及其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控与效率,尚未列入议程。可通过有效地应用管理会计,保障宏观决策的微观化,既举重若轻,又见微知著。
最后,要融入国际学术圈,从实务看,既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能,又要将我国管理会计创新成果奉献给世界。我国需要复合型“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包括业财复合,技财复合,IT、营销与会计复合;也需要管理会计系统设计师、数据分析师、编写数据驱动行动算法的“新码奴”。
“第四次浪潮,对上市公司就是提高企业质量,就是有创造价值的能力。”于增彪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