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一定会使基层的会计人员最终失去立足之本,被迫转入其他工作岗位。因此,业界一部分人对智能财务的发展忧心忡忡,对新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近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二届智能财务高峰论坛上表示。此次峰会,围绕智能的应用研究、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挑战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深度分析报告》,代表人工智能理论水平的AI算法(如深度学习框架)研究,美欧机构一直走在前面,中国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目前还缺少原创性算法。
此外,在代表算力的GPU研发和代表数据支撑能力的公共数据集建设方面,中外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在与智能财务相关的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中国却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在论文发表、IT企业数量和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也在逐步逼近美国等先进国家。
刘勤认为,由于当前的人工智能企业将主要的应用领域聚焦在医疗健康、金融、商业、教育和安防等领域,真正投入到企业财务这个“小众应用领域”的企业并不多,因而中外智能财务的应用基本都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目前差距并不显著,或许在部分应用领域中国还会领先于发达国家。
“根据我们近期开展的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调查发现,在中国的欧美外资企业已使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量(平均5.68个)和一些典型财务管理模块(如合同管理、发票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核算、合并报表、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的智能化程度都要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所有制企业,这也间接地体现了中外企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的差异。”刘勤进一步表示。
对于智能财务未来的期望,刘勤说:“作为一个竭力推动智能财务发展的学者,特别期望能找到让人类工作者和计算机都能发挥其长处的、一个理想的人机协同共生的智能财务管理模式,让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既满足大幅提升这个行业工作效率的需求,又不至于违反我们一贯坚守的伦理道德。”
他还表示,要构建这样一个理想的模式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需要政企学研商等社会各界共同的不懈努力,在组织分工、流程配套、系统建设、风险管控、成本收益和伦理安全等方面进行持续的协同探索,当然也需要广大的会计人员能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智能财务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作者:任威 夏欣